
市场: 股民心态已崩,机构:莫慌!
腾讯基金7月24日讯,今日市场全线大跌,情绪快速回落,机构如何看待今天的调整,对后市又如何判断?
大成基金:中长期仍有上行趋势 侧重传统顺周期行业和可选消费
短期来看,市场或仍存在调整压力。海外风险事件有可能进一步发酵,叠加流动性环境短期较弱,加上前期A股涨势较大,都是短期承压的原因。但中长期来看,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是既定大方向,必然需要一定宽裕度的总量流动性支持,流动性仍将保持适度宽松,资本市场改革红利仍在,市场整体估值并未过高,支撑中期风险偏好。
后续市场在震荡后中长期应仍有上行趋势,但行业或有轮动,应侧重传统顺周期行业和可选消费,重视龙头在行业出清期的份额提升机会。
招商基金:仍可积极寻找结构性机会 消费、医药等板块可存优去劣
今日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与科创板的大规模减持和隔夜美股的下跌导致北向资金流出有关。一方面,科创板开始大规模减持也对科技板块形成了一定拖累。另一方面,昨日公布的新增初领失业金人数4月以来首次上升,美股出现明显调整,今日北向资金呈现大幅净流出。
市场此前涨速过快,部分板块出现泡沫化倾向,此次下跌是市场调整压力的再度释放。我们认为,受制于国外疫情和经济形势,国内外流动性仍不至于趋势性收紧,同时二季度的各项实体经济数据延续好转态势,宽信用态势有望在三季度继续,指数大幅下行的空间不大,当前时点仍可以积极心态寻找结构性机会,下一阶段关注政治局会议定调、中美博弈进展等事件。板块方面,可重点关注顺周期行业中的地产后周期消费、低估值的金融和建筑板块等;对于消费、医药和科技板块则继续存优去劣,对于部分估值已经偏贵的个股则可适当兑现盈利。
星石投资:市场将步入业绩验证期 科技、医药领域有较大成长空间
这种 “黑天鹅”事件可能会对短期市场行情造成一定的扰动,但是并不会改变市场中长期向好的趋势:中期来看,市场将步入业绩验证期,有真实业绩支撑的企业可能享受业绩、估值双驱动。
回顾2020年上半年,市场上涨主要得益于经济修复、疫情得到控制、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带来的估值提升;而下半年,我们认为市场则将步入业绩验证期,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分化可能会加剧:那些真正有业绩的公司可能会享受业绩、估值的双驱动;而那些业绩没有验证的企业,资金的关注度会逐渐降低。
长期来看,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成果初现,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叠加资本市场改革加速,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当前国内经济已经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海外主要经济体也有望在下半年就能修复至准常态水平,从而带动内外部需求回升,上市公司盈利整体有望得到修复,叠加逆周期调节政策仍然会发力,各个类别的成长股都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一方面,科技、医药等领域的成长股代表长期发展方向,具备较大的长期成长空间,虽然前期的结构性行情对于部分企业成长性有一定的透支,但是仍然有很多质地不错的企业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加快复苏,消费、周期类别里同样有相当一部份优质企业通过规模扩张、优秀的管理、或者独特的经营模式获取更大的成长空间,在现阶段的市场里性价比凸显。
上投摩根:短期市场震荡难免 中报和三季报确定性高的行业三季度大概率跑赢市场
虽然短期数据有所好转,但经济大概率是弱复苏,累计上半年很多经济指标仍为负数,判断政策转向仍尚早,全年仍会维持相对宽松的环境。7月下旬即将召开政治局会议,将对政策进行定调,预计政策大概率仍将以维持稳定为主,可能趋向中性,但难以转向收紧。而由于今年二季度以来,市场持续震荡向上,已经累计较大的涨幅,多个行业和优质个股估值已经难言便宜,因此短期内市场的震荡调整亦难以避免。但整体而言,随着经济缓慢复苏,PPI触底回升,A股盈利增速有望企稳向上,成长行业业绩弹性更大。货币政策短期放慢节奏,中期仍有较大空间,海外流动性外溢对A股影响正面。预计三季度市场仍将处于蓄势上行阶段。同时,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背景下,国内权益资产吸引力提升,对于A股中长期机会,判断仍较为积极。
行业配置上,三季度景气较为确定的仍然是内需,而基建、科技以及部分消费品中报确定性高,我们认为中报和三季报确定性高的行业大概率在三季度跑赢市场。同时,业绩回升期,成长行业相对低估值行业业绩弹性更大。因此,我们将持续关注基建+科技,适当配置消费和低估值。整体仍建议聚焦于对“六稳”政策敏感度高、业绩确定性强的品种,如新旧基建领域。同时重点关注行业景气度受益于经济修复迎来反转的内需主线投资机会;中长期依然看好行业趋势上行的成长板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