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技术实力赢得国际尊重

在 2017年首次中俄“一带一路”卫星导航联合测试中,中方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直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全长约3462公里,测试路线伸向我国西北腹地,横跨陕西、甘肃、新疆。
俄方从莫斯科启程,向东到达新西伯利亚,再返回莫斯科,测试规划的环形线路与“欧洲—中国西部”运输走廊相呼应。测试结束后,中俄双方交换采集数据处理结果并形成联合报告,向世界展现北斗/格洛纳斯系统沿线服务性能。
“中俄双方都有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中俄渠道相互补充,让全世界的用户更加了解北斗和格洛纳斯,双方合作效果1+1>2。”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中心耿长江博士介绍。

去年 8月,九院卫导中心赴俄罗斯喀山参加项委会第六次会议,双方进一步丰富了中俄官方网站上北斗和格洛纳斯的系统运行状态和服务性能信息,面向全球用户发布年度测试评估报告,促进两个系统在全球范围的应用。
早在2015年,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两国正式成立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提出了增强系统、兼容与互操作、监测评估、应用推广 4个重点合作领域。项委会成立 4个工作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建立起政府间推动两系统深度合作的平台和机制。
航天科技集团在项委会框架下,承担了整体协调、卫星导航监测评估领域合作等多项任务。其中,九院卫导中心作为中俄监测评估工作组中方组长单位,与俄罗斯有关研究院,持续开展卫星导航系统性能监测评估合作。工作组于 2017年率先完成监测评估服务平台建设,获得项委会高度评价。
“中俄双方的合作是平等互惠的,北斗导航系统精度高、连续性好,综合技术指标世界一流,因此合作中俄方会充分尊重中方意见。”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监测评估工作组中方秘书刘颖文说,两国的卫星导航合作,开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间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先后与东盟、阿盟、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卫星导航合作,国际合作工作亮点频出,中欧频率协调工作进展顺利,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开展北斗/GNSS监测评估,成功举办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更加广泛。
面对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斗国际合作场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7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和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西亚区域中心举办中阿北斗合作线上培训活动,吸引了全球15个国家的130余人参加,通过与世界各国分享北斗发展成果,共同促进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
开放:海外应用落地生根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曾这样寄语。伴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的步伐,一批国内企业积极响应北斗“走出去”的战略,结合各国、各行业应用需求,使中国北斗在异乡沃土生根发芽。
两年前,一艘安装了北斗船载终端的货船驶离上海罗泾港,随后顺利到达文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恒星公司研制的北斗船载终端产品顺风出海,迈出了北斗应用走出国门的第一步。,炒股垫资,应城市股票配资,苏州股票开户
,抄股配资,安陆市股票配资,股票开户招商银行
,按月配资,汉川市股票配资,股票开户东方财富
,按月操盘,云梦县股票配资,股票开户问题
,按天配资,大悟县股票配资,如何在股票开户
,按天操盘,孝昌县股票配资,广州股票开户佣金

两年后,北斗船载终端产品经过迭代升级,成功进入缅甸渔业市场,航天恒星成为首个进入缅甸渔业部采购名录的中国公司,共计交付 1000余套渔船监控产品,为缅甸渔业监管部门和当地渔民提供船舶定位监管、渔业非法捕捞、渔获上报及天气灾害信息推送等各类服务,助力我国基于北斗的传导一体化的渔船监控产品在国际应用推广和规模化使用。
“北斗船载终端在缅甸渔业市场的推广应用,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为后续向东南亚、非洲以及南美地区等国际市场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航天恒星国际业务总体部副主任陈付亮介绍。此外,航天恒星还发挥卫星应用技术和渠道、市场等综合优势,承担了阿尔及利亚星基增强系统、老挝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工程项目。
北斗系统功能强、服务种类多,为各行业应用提供广阔前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应用服务体系报告中写道,北斗系统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7种服务。
为了把握北斗产业国际化发展机遇,航天科技集团所属长城公司整合卫星导航资源,成立北京航天长城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打造星网一体化应用服务体系。
“这相当于开一家北斗4S店,所有意向者都可以看到终端、运营成果、解决方案,享受‘一站式服务’。”航天导航公司总经理何穆介绍,依托长城公司海外销售渠道,航天导航公司联合合作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在17个海外代表处建设北斗应用中心,集北斗应用服务、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宣传展示、运营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让海外用户体验北斗、认知北斗、运营北斗、应用北斗。
一方面建设对外展示窗口、开展应用推广;另一方面满足本土化需求、支持系统建设,航天导航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开展星基导航增强系统和国家测绘网建设,积极参与本地化导航业务运营服务。
何穆认为,北斗产业将迎来国际化发展的黄金期,航天导航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精准时空能力提供商,将北斗高精度应用视为北斗商业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北斗产业国际化发展。
兼容:北斗系统融入国际体系
“国际化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天然属性。”长城公司专家委副主任、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王莉介绍,中国的北斗要想成为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需要按照国际化惯例、规则和要求来建设发展北斗系统,积极融入国际体系,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在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共同挑战中,北斗系统的服务能力引人瞩目,近期世界卫星导航领域期刊相继刊发文章,介绍北斗系统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从应用角度对北斗特色服务及系统运行能力进行报道。
作为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认可的GNSS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越来越多地活跃于国际舞台,与美国GPS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系统携手,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为ICG创始国之一,中国参加了历次ICG大会,并分别于2012、2018年两次主办大会,积极推动卫星导航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在 ICG框架下,国际导航界倡议各系统兼容共用,国际主流 GNSS厂商也采用多系统兼容模式,支持多个卫星导航系统,提高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使用上我们的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这离不开航天人在背后的默默耕耘。2011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依托长城公司,设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简称国合中心),由时任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咨询公司)总经理王莉兼任国合中心主任,从多双边国际合作入手,搭建北斗国际合作的平台和桥梁。
伴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中方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中国在ICG等多边平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渐提升,国际规则里渐渐出现中国主张和中国建议。
近年来,国合中心支撑北斗办与东盟、阿盟、巴基斯坦、泰国、印尼、新加坡等国开展双边合作会谈,组织参加国际会议、论坛、培训活动,支撑北斗系统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框架下开展频率协调,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国际海事组织(IMO)、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组织(3GPP)等,使北斗系统融入世界行业标准。
在去年第十四届 ICG大会上,杨长风带领中国代表团 50余人赴印度班加罗尔出席大会。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前夕,代表团作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新报告,并针对中轨卫星搜救、空间碎片处置、精密单点定位等问题提出中方倡议和解决方案。
好消息不断传来,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国际民航标准方面,北斗三号全球信号相关指标基本完成技术验证,进入标准最后验证阶段;国际海事标准方面,北斗系统成为第三个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世界无线电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事应用方面获得合法地位;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方面,北斗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累计已在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组织制定26项北斗二号信号国际标准……
渐进:服务创新无止境
